在线看片91_99av海角社区_一级猛片免费看_白天躁晚上躁麻豆视频_老太婆性杂交视频_免费一级淫片日本高清视频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免费看三片在线播放 | 在线看男女av免费 | 岛国在线无码免费观 | 国产美女裸身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 中午字幕在线 | 亚洲x网| 少妇一级淫片免费放播放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 夜色资源网站ye321 | 欧洲av免费在线观看 | 91麻豆视频网站 | 小雪老师让我爽了一夜视频 | 中国GAY片男同志免费网站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 国产无人区二卡三卡四卡不见星空 | 糟蹋小少妇17p | 人妻阿敏被老外玩弄系列 | 国产色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 x8x8拨牐拨牐x8免费视频8午夜 | 国产SM精品调教视频 | 好看的喂奶三级 | 中文综合在线观 | 亚洲乱码一卡二卡四卡乱码新区 | 男人进女人下部全黄大色视频 | 色偷偷亚洲女人的天堂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激情射精爆插热吻无码视频 | 男女做aj视频免费的网站 | 高清萌白酱国产福利甜味弥漫 |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 各种少妇正面着BBW撒尿视频 | 强行征服邻居人妻 |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 午夜成人性视频免费午夜梦回 |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日韩a | 国产村偷农村妇女免费视频 |


進口博覽會所在地|上海虹橋商務區榮獲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

上海寫字樓出租網http://www.cwhc.org.cn/):進口博覽會所在地|上海虹橋商務區榮獲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

中國經濟導報訊?記者鮑筱蘭?上海報道 10月24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向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頒發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

記者獲悉,9月26日,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等9名綠色生態城區評價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對照國家《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聯合評審,并現場答辯評價后,宣布最終評分為85.53分,達到實施運管階段“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的要求。

近兩年,上海虹橋商務區綠色低碳城區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逐漸實現從注重設計達標到注重運行達標,從地塊、樓宇個案達標到區域的整體達標,從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到全社會共同參與。

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落地上海虹橋商務區

《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是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為促進城市綠色發展,提升人居環境,保護生態,實現低碳,規范綠色生態城區的評價而專門制訂的國家標準體系,于2017年年底發布,2018年4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從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綠色建筑、資源與碳排放、綠色交通、信息化管理、產業與經濟、人文等元素對城區進行因地制宜的評價,包括規劃設計評價和實施運管評價兩個階段,評價結果按滿足各控制項的要求評分,總分以50分、65分、80分為界,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三個等級。

捕獲111

圖片由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提供

此次上海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以85.53分一舉拿下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還必將在國內甚至國際上起到標桿示范作用。綠色生態城區是指以創新、生態、宜居為發展目標,在具有一定用地規模的新開發城區或城市更新區域內,通過科學統籌規劃、低碳有序建設、創新精細管理等諸多手段,實現空間布局合理、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品質提升、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運營管理智慧高效、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人、城市及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區。上海虹橋商務區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既是對綠色建筑發展外延和內涵的拓展,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更是建設生態之城的必由之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上海虹橋商務區以政府統籌、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為基本途徑,注重科學規劃、統籌建設、協調推進,對標國際一流,積極推動綠色生態城區建設。2017年,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閔師林帶隊專程赴住建部,商議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申報國家綠色三星生態示范城區相關事宜。之后,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有為等數名專家多次來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現場踏勘,調研核心區項目。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調研考察虹橋商務區綠色低碳建設情況,實地踏勘具體項目。仇保興表示,虹橋商務區的綠色低碳建設已走在了全國前列,并對進一步提升這項工作提出了具體意見。

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積極采納意見,組織安排推進實施,制訂具體工作計劃,全力加以提升。其中,加大了低碳能效平臺的接入力度,從2017年的30%接入率提升到50%;新建設了二層步廊東延伸段,完善商務區內的綠色交通系統;積極開展城市家具、藝術小品、門戶雕塑的設計、評選及投放工作;規范商務區開發建設,目前商務區全數樓宇按照綠色建筑設計,58.1%達到綠色建筑三星級標識,41.9%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識,其中03南萬科和07-1冠捷項目已獲得綠色建筑運行三星級標識;南北片區近9萬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已于9月底建成,既節約了土地資源,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也為商務區的減碳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近一年的參評中,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有關部門會同市建科院仔細對照《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搜集材料,對所有評分項目都進行了自評打分,并組織委內交通處、計財處、規劃處、商務處、應急響應中心及新能源公司等相關等開發企業召開了30多次專題會,研究申報具體事宜。此次申報一共提供了172件附件材料,僅電子文檔就有6.22G之多。”管委會開發建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閔師林表示,虹橋商務區核心區成為全國首個獲得“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的城區,來之不易,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心血。“生態之城”意味著:更具韌性、更可持續,擁有綠色、低碳、健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這正是虹橋商務區的當前實踐和未來愿景。在2016年,管委會已明確在86平方公里推進低碳建設,并出臺相關實施辦法,下一步,商務區還將進一步繼續不斷深化、提升,并統籌86平方公里,將“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運行標識”的經驗全面務實地推廣。

深化低碳理念 強化政策扶持

“低碳虹橋”是上海虹橋商務區在成立之初就確定的一項開發建設理念。2010年公布的《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辦法》就明確提出“鼓勵虹橋商務區通過低碳經濟發展方式,建設成為低碳商務區域”。2015年,商務區“十三五”規劃更是將“最低碳”上升為商務區六大發展理念重要位置。圍繞這一理念,多年來,虹橋商務區高度重視區域低碳發展和綠色建筑的建設管理,并形成了一套充分體現管理時效性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

《上海市虹橋商務區低碳建設導則(試行)》提出核心區一期建筑全部按照國家綠色建筑星級要求進行設計,50%以上建筑按照國家綠色建筑二星級以上標準設計。2011年制訂的《虹橋商務區低碳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核心區碳排放下降目標及集中供能、新建綠色建筑、區域用能監控、慢行與智能交通等方面具體指標。

在綠色建筑管理方面,2016年發布《關于推進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工作的有關通知》,明確綠色建筑工程在施工階段應開展綠色施工現場管控、在竣工驗收階段應開展綠色建筑專項驗收、在后續二次裝修階段應開展設計文件審查、投入運行后應制定綠色建筑運管措施的工作要點。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關于低碳實踐區建設專項發展資金的暫行意見》、《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關于推進低碳實踐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系統化描述重點支持項目,明確支持標準,為申報單位申報專項資金提供便利。隨著商務區綠色建筑管理重心逐步向綠色建筑項目的運營管理轉移,2017年,管委會發布《虹橋商務區綠色建筑項目(設計評價標識階段)專項發展資金扶持申報指南》,以發揮專項發展資金在綠色運營、可持續發展等階段的引領促進作用,推進商務區內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工作。2018年,管委會站在進博會的舉辦和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兩大機遇面前,一手抓功能打造,一手抓開發建設。《關于進一步加強虹橋商務區低碳能效運行管理平臺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有關通知》《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虹橋商務區屋面綠化建設管理工作的有關通知》《虹橋商務區核心區屋頂綠化景觀提升實施方案》《上海虹橋商務區屋面綠化示范項目扶持資金申報指南》《虹橋商務區綠色建筑項目(運行評價標識階段)專項發展資金扶持申報指南》《虹橋商務區區域集中供能項目專項發展資金扶持申報指南》,一系列文件,不僅進一步加強商務區低碳能效運行管理平臺建設,還加大了南北片區屋頂綠化建設力度。

低碳能效運行監測信息平臺管理與檢測并重

虹橋商務區低碳能效運行監測信息平臺通過構建一套覆蓋全區域的集數據采集、傳輸、匯總、儲存、綜合利用和形象展示于一體的低碳能效運行管理信息系統,采用信息化手段對區域能效進行全面采集和實時監測,使區域能源信息可報告、可監測、可核查、可評估,為核心區低碳、綠色建設成果示范提供窗口,為實現能源使用與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提供支撐,為全面落實低碳發展實踐區奠定基礎;同時建立一個對外展示低碳成果的窗口,提高企業和公眾低碳的節能環保意識,引導低碳實踐。

為推進低碳能效運行監測信息平臺建設,管委會發布《關于加強綠色建筑實施以及建筑能耗分項監測平臺建設管理的有關通知》,要求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按要求落實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實施以及建筑能耗分項監測平臺建設的各項規范、標準,為平臺接入打好基礎;項目竣工驗收前形成建筑能耗分項檢測平臺建設的專項驗收報告;建設項目投運后應落實專人負責能源監測子系統的管理和維護,確保系統正常運轉、數據正常上傳;在申請綠色建筑項目(運營評價標識階段)專項發展資金時,應提供連續一年正確穩定上傳建筑能耗分項監測數據至虹橋商務區低碳能效運行管理信息平臺的相關資料證明。

2016年6月,低碳能效運行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完成并順利上線,核心區樓宇接入率為10%;2017年,核心區樓宇接入率為30%左右;2018年9月底,商務區加快實現對區域內用能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分析,核心區樓宇接入率達近50%。

低碳經濟最重要載體區域集中供能系統

區域集中供能系統是虹橋商務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最重要載體。作為目前上海最大的“三聯供”區域集中供能實踐區,2013年10月,虹橋商務區區域集中供能一期工程投入試運行;2014年5月,正式對外供冷、供熱,并實現余電上網。該項目是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區域冷熱電三聯供項目,能源站自身建筑也被評為綠色三星(設計)標識基礎設施項目。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區域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項目是在電、熱聯產的基礎上,將部分熱能回收后用于制冷,從而大大減少了電力消耗,比常規項目碳排放量至少減少20%。

一期工程包括1#、2#兩座能源中心,核心區內企業辦公、商業所需的能源都將從這里經過四通八達的管道送達,首期便滿足1.4平方公里建筑的空調冷熱負荷和生活熱水負荷。截止2018年9月30日,已完成核心區區域42個街坊中27個供能接入,接入用能面積達350萬平方米,占到區域總用能面積63%,現有供能系統減碳量為23793噸標準煤。根據虹橋南站一期4號機組能效初步測算,額定運行工況下,機組的平均能源綜合利用率為84.1%。

打造建筑“第五立面” 讓每棟建筑都精彩

屋面綠化是虹橋商務區生態綠化建設的一大特色和推進城市宜人化的重要抓手。管委會鼓勵核心區建筑采用屋面綠化形式,鼓勵種植喬灌木,將提升景觀效果。要求開發企業在送審建設項目配套綠化方案時,應同時附有屋面綠化設計方案。綠化設計要求有新意,樹立精品意識,要重效果,并積極引種適應性強的科研新品種,保證草坪式、組合式、花園式等各種屋面綠化建設方案在商務區得到積極的應用。目前,核心區一期屋面綠化已形成規模和亮點,風格多元,生態效益日益顯現。以虹橋冠捷、虹橋天街為代表的核心區樓宇項目,均以超高的綠化面積、獨特的形象設計、先進的綠色理念受到入駐企業好評。

“實施屋頂綠化后,既大大節約了有限的土地資源,為員工提供了休憩娛樂場所,更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增加了飛機起升降落時的觀感效果,形成了虹橋商務區的第五立面,也為商務區的雨水調蓄、節能減碳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據初步統計,截至2018年9月底,核心區屋頂綠化達18.74萬平方米,占整個核心區層面面積的50%左右。”管委會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說道。

在做好整個商務區綠化基本面覆蓋和核心區一期屋面綠化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針對條件成熟區域,今年著力推進屋面綠化向核心區南北片區拓展,通過政府引領、企業參與、政策支持、規劃指導,打造好城市第五立面。核心區南北片區項目要求加強屋面綠化建設工作,因地制宜,補種和完善屋面綠化,確保“第五立面”的景觀性。項目在投入使用后,應對屋面綠化的養護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屋面綠化得到有效維護。

除了監督管理,為了鼓勵企業自主開展實施屋面綠化工作,商務區也有相應政策扶持。其一是核心區一期屋面綠化面積按50%折算地塊綠化率,而根據《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關于推進低碳實踐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實施屋面綠化且未折算增加公共綠地面積的項目(核心區一期除外)給予低碳實踐區建設專項發展資金支持。

今后,核心區屋面綠化試點的成功經驗將擴大推廣至整個商務區86平方公里,鼓勵既有建筑實施屋面綠化,鼓勵屋頂坡度和建筑高度條件允許的新建建筑實施屋頂綠化,鼓勵增加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等形式的立體綠化比率。

立體慢行交通系統?便捷與舒適同行

“街區是適合漫步的”,這是未來上海打造人文城市的重要一環,同樣也是虹橋商務區城市規劃和建設的一條重要標準。核心區規劃采用路網高密度、街坊小尺度、建筑低高度的布局,創造親切宜人的環境品質,鼓勵步行,減少機動車出行。

在此基礎上,核心區還規劃建設慢行系統,成為商務區的一個特色項目。以“可達性、舒適性、換乘便利性”為原則,結合濱河步行通道和軌道交通車站步行通道等在交通功能核心、軌道交通車站、公共活動中心、主要綠地廣場之間建立有機聯系,以地面步行道系統貫穿于整個核心區一期為基礎,由二層步廊和地下通道構成的立體分層步行網絡連接起核心區各個地塊、街坊,形成立體、復合、多元化的公共活動空間系統。核心區一期的13個街區,商圈、辦公樓和交通樞紐通過地下通道和地上連廊聯通。行人可以借助空中廊道和地下通道快速、便捷地穿梭在各個樓宇之間,大大提高出行速度,免受日曬雨淋,出行體驗舒適便捷。

空中連廊工程是虹橋商務區核心區步行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西側、申濱南路以東、蘇虹路以南、舟虹路以北,主要連接虹橋樞紐西交通廣場二層平臺及核心區諸多地塊,包括6座天橋,總長約378米。在北片區,從恒基旭輝中心、富力環球中心、新長寧虹橋嘉匯中心,一直到正榮中心,連成了近800米的空中步廊;為配合進博會的舉辦和打造復合交通,二層步廊東延伸段項目總長504米,建成后把商務區內的國家會展中心與商務區核心區一期連成一片,實現客流雙向流動。從商務區核心區步行至國家會展中心僅需約10分鐘。除了行人步行功能外,還將作為虹橋商務區重要觀景平臺,并具備應急交通、弱電、通信、綠化植物、噴霧等設施功能。不僅與周邊建筑和公共空間相結合,更豐富城市景觀層次、使空間形式多元化。

除了頭頂的空中步廊,占地140萬平方米的核心區一期,各街區的商業大廈和辦公樓將由地下通道連成一片,共計21條人行通道將串聯起商務區各個地塊的地下二層空間。全部貫通后可有效溝通交通樞紐節點、商業設施、辦公樓宇、開放空間等的人流聚集地和事件發生點,滿足多選擇人行交通要求,同時具有舒適、連貫、安全與全天候的優點,成為空中廊道之外,核心區步行交通系統的另一組成部分。地下通道整體工程計劃于10月全線貫通。

在地下通道和空中步廊全部貫通后,從虹橋天街、虹橋天地等樓宇就可以經由空中步廊、地下通道西至國家會展中心,東至虹橋樞紐,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虹橋商務區東西向兩大功能項目的大聯通,提升整個通行系統的便利性和可達性。

向非機動車亂停說不? 共享單車的精管理

非機動車的精細化管理是商務區的特色之一。管委會在2017年就共享單車與非機動車的管理,指導研究制訂了具體方案,并抓緊協調實施。為迎進博會的召開,提高居民舒適度, 今年,商務區內開展了“向非機動車亂停說不”行動。虹橋商務區相關處室會同新虹街道在商務核心區路段設置“禁停示范區”,并在揚虹路和建虹路高架兩側,建設了規范的非機動車停車點,配上可停2000余輛非機動車的停車棚,還聯合企業,在商務區內開放十處左右的商務樓宇地下停車庫,規劃停放2000輛非機動車。

虹橋萬科中心物業項目負責人表示,萬科中心的地下非機動車庫可以停1000多輛車,目前我們正在將鄰近的部分區域進行改造,對非機動車庫予以適當擴容,并且允許外來車輛的停放。虹橋天地、冠捷大廈、龍湖天街、萬通等等地下非機動車庫都主動加入了“開放聯盟”。并利用進行硬件上的改造,或是進行軟件上的提升,通過引導讓更多的人習慣“中心區域的歸類停放”。同時,還給快遞、外賣送貨員開辟了專門的停車處,真正做到人性化、精細化、分類化的管理。

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管委會經過對國內多個城市進行實地調研與走訪,結合商務區的實際特色,通過探索試點分類疏導規范有序停放的精細化管理措施,來與最美環境、最高標準的人性化管理機制相結合。“很多地區也想治理好非機動車亂停的頑疾,但要治通,必先疏通,光堵不疏無法長久。”

對于共享單車的投放,管委會也正在牽頭與相關企業深化進一步的投放工作。目前,已計劃在核心區限停區域根據道路條件設置部分共享單車停車位,與五家共享單車投放公司召開了多次協調會,要求各公司拿出管理方案,比如:設置電子圍欄,派駐人員管理,5分鐘響應等等舉措。并預計在進博會結束后,先在核心區域外圍進行試點,如果共享單車公司根據方案一旦管理不達標,就禁止其在核心區域投放共享單車。

生態水系、四大綠地、“口袋公園”串起商務區綠色生態走廊

按照生態文明的建設標準,“十三五”期間,虹橋商務區規劃建設由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態綠地構成的綠化系統,以外環綠帶、近郊綠環及生態間隔帶的生態綠地布局,形成高品質、多層次、功能復合的綠色生態走廊。

在實踐中,充分利用吳淞江等自然水系和河道打造具備健身、景觀功能的公共空間和生態走廊,增強新建綠地與水系、植被的聯系,在河道沿線合理布局公共綠地,形成河流、濕地、綠地多元復合的生態系統。根據《虹橋商務區景觀水系提升設想》,結合河道功能達標完善和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圍繞“親和社區”“科技商務”“郊野濕地”“旅游觀光”等主題,虹橋商務區將打造小淶港教堂景觀段、南虹港觀機長廊、張正浦親水公園等水景,形成水陸兩棲的親民活動水系。吳淞江北岸岸線全部貫通后,由東向西規劃為生態門戶、文化創意產業和體育休閑三塊區域。吳淞江南岸濱江休閑生態走廊規劃全長約10.8公里,包括貫穿廊道的10公里長的健身步道和自行車道。

上海虹橋商務區四大綠地自建成以來備受關注。華翔、迎賓、天麓和云霞四片綠地總面積達到58公頃,自建成以來已成為周邊居民、白領一族鍛煉健身、散步玩耍的好去處。四大綠地將按照商務區發展理念,分別突出人文、交通博覽、智慧、低碳等主題進一步進行功能提升。明年,在商務區的西北角還將有一座占地面積約32.4萬平方米,集湖泊瀑布、休閑綠地、道路廣場功能于一身的“城市濕地公園”——新家弄村水系和綠化景觀工程開工。作為虹橋商務區內又一處景觀環境示范,新家弄村水系和綠化景觀工程的建設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間品質,大大提升整個虹橋商務區的對外形象。它將建立一道生態安全屏障,有效緩解區域內的鐵路、汽車、飛機等交通形式以及工業用地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圍繞進博會的舉辦,商務區在道路沿線、路口和窗口地帶見縫插針,建設幾十個小型的“口袋公園”,包括公共綠地范圍內的景觀綠化、硬質小品、土方造型等以及防護綠地內的防護綠帶、養護便道等。不僅完善了道路周邊綠化,還與商務區內的街具、藝術小品、門戶地標雕塑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在綠化養護方面,管委會與市綠化市容局已明確發文,將重點區域21平方公里提升為“一級養護標準”,以最高標準做好生態建設。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