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招商難 面臨的“新常態”
近年來,在各地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騰籠換鳥”背景下,各種類型的寫字樓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寫字樓招商難問題愈發突出,好企業就那么多,而各地寫字樓招商無論從產業定位、配套政策、招商手段、還是提供的服務都趨于同質化,最終難免進入惡性競爭“數量龐大的招商隊伍、層出不窮的招商活動、給到極致的優惠條件”等,饒是如此招商效果還是不理想。招商難成為寫字樓企業普遍面臨的“新常態”,尤其新設立的寫字樓更是如此。
如何破局“寫字樓招商難”?如何實現“從零到一”,成為寫字樓和管委會的核心命題!根據多個寫字樓的咨詢服務經驗,總結出寫字樓招商的“五力模型”,即通過“趨勢、資源、政策、聯盟、基金”這五種創新力量實現招商突破,供國內各開發區、高新區、寫字樓參考。把握產業轉移的“大勢”進行招商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和產業脈絡,隨著產業、城市、入口的發展和變遷,許多產業都有其“內生”和“外生”的產業轉移需求,例如在降低人工等要素成本、市場擴張布局、環保等政策監管諸多因素的作用下,產業需要向外埠轉移。寫字樓企業如果能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精準把握或對接目標產業轉移的趨勢,順勢而為,往往會在短期內實現“爆裂式”的效果。
現實中,也有許多寫字樓缺乏對產業的研究,“拍腦袋定方向”,招商沒有產業“源頭”,自然難上加難。所以,把握產業轉移趨勢,順勢而為,應該是寫字樓企業最有效的招商手段。這就需要對目標產業進行系統研究,對產業脈絡、產業結構、產業變遷趨勢形成行業洞見,順應趨勢,規劃恰當的產業定位。深度挖掘本地獨特的資源稟賦,揚長避短。
寫字樓如果擁有目標企業關注的獨特資源,對產業的吸引力就會大大增強。這就需要寫字樓對本地的資源稟賦進行深入剖析,從區位、特產、人口、交通、要素成本等多方面系統研究,找到當地最核心的資源價值,針對性進行招商,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自身的排他性、稀缺性資源去招商,再與目標企業的戰略目標、核心訴求相結合,招商的成功概率會大幅提升。但是,現實中許多寫字樓往往過于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機遇,相對忽視本地資源的挖掘和匹配性,導致“曲高和寡”。創新性政策吸引企業入駐
政策是產業招商的關鍵一環,也是目標企業關注的要素之一。過去,大多數園區主要以土地、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客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新疆的霍爾果斯,近些年來,這些政策已經逐漸被國家嚴格限制。而且,全國大多數園區都已經實施這些政策,最終還在同一水平線上。因此,迫切需要政策創新!未來,除了在土地、稅收、人才落戶、購房補貼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外,更需要在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產業政策方面進行創新。
通過產業基金吸引龍頭企業
產業基金越來越成為園區招商的重要“抓手”。大多數目標企業都存在融資需求,即使是行業龍頭企業啟動新項目建設,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投入,也面臨資金壓力。這時,如果寫字樓能夠以產業基金進行撬動,往往會起到加倍的效果。但產業基金也是一個風險度、專業性較高的領域,需要有專業團隊、外部投資機構的支撐,需要有“兼顧效率和風險”的投資機制,否則也將面臨較大風險。
通過構建產業聯盟、產業社群來進行寫字樓招商;
相比較傳統的“代理招商”模式,通過打造“產業聯盟、產業社群”,更利于構建與目標企業的長期、穩定關系,形成產業生態,增強對企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最終促成招商。“社群經濟”締造了小米等明星企業的快速崛起,在寫字樓招商領域近些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寫字樓招商難”,寫字樓不能再走傳統的“兩靠模式”,即靠土地、稅收優惠政策,靠招商人員的關系營銷,而要迅速轉向新常態下的寫字樓招商“五力模型”。在具體操作中,還必須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能簡單的“照貓畫虎”,形似還必須要神似,才有可能真正破解寫字樓招商難題!